YouTube 如何移除有害內容?
YouTube 以《社群規範》做為出發點來達成堅守責任的承諾。這些政策的宗旨是確保社群的安全,當中明訂了 YouTube 允許及禁止的內容,且適用於平台上的所有內容類型,包括影片、留言、連結和縮圖。另外,這些政策也針對多個層面設有相關規範,例如仇恨言論、騷擾行為、兒童安全、暴力極端主義等內容。
在制定每項政策的過程中,我們不僅會與各種不同產業專家、政策專家和 YouTube 創作者合作,也會系統性地檢視各項政策以因應現況。舉例來說,我們在 2019 年大幅調整了仇恨言論與騷擾行為政策。
為盡快移除違反政策的內容,我們透過真人和機器學習技術雙管齊下,大規模偵測可能有問題的內容。同時,YouTube 也開放社群成員和參與認證檢舉人計畫的專家直接提出檢舉,協助我們找出疑似不當的內容。此外,我們還會盡可能先行移除這類內容,以免大量觀眾甚或任何使用者看見。為做到這點,YouTube 會利用自動檢舉系統偵測和審查,以免這類內容在社群中曝光。
發現違規內容後,人工內容審查員會評估該內容是否違反政策規定。如果違規情事屬實,我們就會移除該內容並據此訓練 YouTube 系統,進而擴大日後的涵蓋範圍。另外,內容審查人員也會保護用意明確的內容,例如教育、紀實、藝術或科學性質的影片。
YouTube 如何減少有害的不實資訊和瀕臨違規內容?
儘管《社群規範》明訂了 YouTube 內容必須遵守的規定,平台上仍不免會有遊走政策邊緣,但未實際違規的內容。這類瀕臨違規內容僅占 YouTube 使用者觀看內容的 1%,但即使占比極低,還是不容存在。
為減少瀕臨違規內容,YouTube 在 2019 年宣布對推薦系統實施幾項改動。同年,未訂閱頻道的美國使用者因系統推薦而觀看這類內容的時間隨即減少 70%。我們在其他市場也觀察到瀕臨違規推薦內容的觀看時間出現下滑情形。截至 2021 年 3 月為止,我們已對推薦系統實行一系列的異動措施,目的是在 YouTube 服務的每個市場減少瀕臨違規內容。YouTube 會持續設法避免系統推薦瀕臨違規內容。演算法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會發揮效用,因此瀕臨違規內容的收視量可能會上下波動,但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未訂閱頻道的使用者經由系統推薦觀看瀕臨違規內容的比例降低至 0.5% 以下。
YouTube 如何優先顯示具公信力內容?
YouTube 搜尋結果和推薦系統通常會根據關聯性與熱門程度等多項重要指標來決定要顯示的影片;不過如果內容涉及新聞、政治、醫療和科學資訊等主題,最有效的做法還是衡量公信力。為全面減少不實內容,我們推出各式各樣的功能。
舉例來說,提及具新聞價值的事件和容易出現不實資訊的主題時,搜尋結果與推薦影片會優先顯示具公信力的內容。YouTube 還加入了「即時新聞」影片櫃和「頭條新聞」影片櫃等多項獨家的產品功能,以便提供具公信力新聞來源提供的資訊。
評估資訊時,背景資訊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因此我們會在特定搜尋結果和影片旁,顯示文字資訊面板,協助觀眾自行判斷相關 YouTube 內容的可信度。
YouTube 如何獎勵值得信賴的創作者和藝人?
在所有創作者的創作旅程中,獲准加入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都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加入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後,創作者就能開始透過影片營利,並享有專屬支援服務和多項福利。
YouTube 在過去幾年來持續加強規範營利資格,以免垃圾內容發布者、冒用他人身分者和其他違規者危害我們的生態系統,或是致使投入大量時間、心力和熱情製作優質內容的創作者權益受損。
如要申請加入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頻道的觀看時間和訂閱人數皆須達到資格門檻。當創作者提交申請後,YouTube 的審查團隊會確保只有達到資格門檻且遵守各項相關規範的頻道獲准加入這個計畫,進而能夠使用廣告和其他營利產品。
請注意,廣告客戶通常不會希望與 YouTube 上的爭議性內容或敏感內容有任何關聯。如要瞭解這類內容的定義,請參閱廣告友善內容規範。創作者為影片啟用廣告營利功能後,一旦審查員和自動化系統發現內容不符合《廣告友善內容規範》,該部影片可能就只能放送部分廣告或無法放送廣告。也就是說,他們將無法藉此賺取收益。如果創作者嚴重或屢次違反 YouTube 營利政策,我們可能也會暫停頻道的 YouTube 合作夥伴計畫資格。
履行職責是 YouTube 的首要之務,我們的任何行動都會以達成這項目標為準。因此在所有考量因素中,我們格外重視使用者和各產業業者提出的不足之處。